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

名校輔導長教路 18歲必備技能

名校輔導長教路 18歲必備技能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一張18歲的必備技能清單,現今孩子能有多少?美國史丹福大學前輔導長,眼看學生愈來愈依賴家長,列出成年需具備的8項技能,盡管港美情況不同,但這些技能,香港孩子一樣適用。
家長總想在孩子小時候,盡早裝備子女。考試分數要高、讀書要讀名校,才是孩子活出美好人生的關鍵?但家長可能放錯重點了,一條「18歲要具備甚麼技能」的問題,出現在問答網站Quora之上,早前引來美國名校史丹福大學的前輔導長Julie Lythcott-Haims回答,列出8項她認為18歲年輕人必須掌握的技能,成為熱話。
8項技能 無關數理視野
這8項技能與學術、數理邏輯、國際視野等皆沒有關係,反而聚焦於非常「基本」的能力。例如她倡議,雖然父母總叫孩子別跟陌生人說話,但應教曉子女分辨善意與惡意的陌生人;到了18歲,須有與陌生人交談的能力。又指現今父母經常用車接載子女,點對點接送,但應確保子女在18歲時,有認路及規劃交通行程的能力;又說父母太常幫子女做家務、解決難題,必須訓練孩子做家務的能力、抗逆力等(見表)。
她在史丹福從事學生輔導工作14年,接觸的學生,個個是學術精英。她發現學生分數均一年比一年好,課外活動多、又常常得獎,處身勝利組,但她同時亦察覺,愈來愈多的學生,說不出目標、看不到熱情。此令她開始反思,為何學生會變得「無趣」、無個性?
更甚的是,她看到學生獨立地面對世界的能力,反而正在消失。她見到更多的父母,會尾隨着新入學的子女,一同返大學,且事事代勞,例如代為提問如何揀科,又會幫忙報名各項活動等,她甚至要勸喻父母回家,令她愈感到不對路,究竟現在是在教大學,抑或中學?促使她及後撰書,又寫下這張18歲的必備技能清單。
當然,她描述的「美孩」現象,並非都與本港一樣,例如美國地方大,家長都會用車接載孩子,孩子少認路。相比起來,本港地方小,交通工具便利,不少孩子到中學後自行上學,情況較好。
但她大部分的描述,亦適用於本港小孩。例如做家務的能力,美國小孩或比本港小孩更好,因美國不流行聘請外傭,孩子參與做家務的機會,仍不算少,反而在本港的孩子,家務都由外傭代勞,不懂做家務、缺乏自理能力的小孩,比美國更多。
其實,無論在香港還是美國,近年亦面對同樣問題,當社會富裕、生育孩子少,孩子變得矜貴,父母更加寵愛。本港父母更為確保子女能躋身勝利組,把精力、焦點都放到催谷子女學習成績之上,以致一些基本的做人態度、自理能力都容易丟失。
本港已有不少報道,講述有中學生不會洗衣服、家長要陪子女進大學迎新營等。
這些做人處世的能力,或是自理的能力,雖然不在學校考試範圍,但對孩子出社會後的發展,卻有深遠影響,例如應付順境、逆境的抗逆力,往往就是名人的成功要素。正如蘋果創辦人喬布斯(Steve Jobs),也是經歷多次失敗、被趕出公司董事局後,再回歸蘋果創出iPod、iPhone的輝煌。這些能力不會反映在成績表,但卻可影響一生。
與陌生人溝通 學習獨立生活
又或是與陌生人溝通、懂得編排工作、管理金錢等,也是重要能力,若從小習慣父母庇蔭,日後不知如何跟上瞬息萬變的社會,更害了孩子。
天下父母心,當然希望孩子能在人生遊戲中勝出,一生安穩。但人生不會只得一個遊戲,玩完學歷遊戲,還有大大小小的人生遊戲。能夠裝備孩子勝出其他遊戲,才是真正的為人父母之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